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

原理
1、系统方框图如图(1)所示。



2、原理图如图(2)所示。



3、原理:由图(2)可知,无线调频发射器分两级:音频放大级和压控振荡级。
(1)音频放大级原理:通过驻极体话筒MK1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微弱的声音电信号(驻极体话筒内有一枚FET,FET将话筒前振膜之电容变化放大,实现微弱声音信号的灵敏转换,故有些资料把驻极体话筒单称第一放大级),电阻R22为MK1静态电压偏置电路,同时也是话筒的能量供给电路。
尽管驻极话筒能有一定的放大作用,但所转换的电信号还是很微弱,不利于电路处理,因此加入了第一级音频放大级。本级以晶体管Q1为核心,同R1、R3、C2、C1组成共射放大电路。R1为集电极负载电阻,R3为基极偏置电路,本级增益要求20至50。Q1选择一般的小信号放大管,此电路中,选择C547(NPN, 50V,0.2A,0.5W,300MHZ);J1作为电路的测试点1。
  (2)压控振荡级:Q2作为振荡管,R4、R6为静态偏置电路,L1、C3为振荡电路的选频回,CDN1为振荡电路的馈电电容。本电路振荡频大约为88MHz,主要由振荡线圈L1(共5圈)和电容器C3决定,同时也与晶体管结电容、20pF馈电电容器及Q2输入级电压有关,从而构成一个由声音控制的压控振荡器。
  电源接通时,1nF基极电容器通过22K电阻逐渐充电,而20pF则经振荡线圈和470Ω电阻充电,但更加之快,47pF电容也充电(其两端虽仅得小的电压),线圈产生磁场。
  基极电压渐渐上升时,晶体管导通,并有效地将内阻并接在18pF两侧。当1nF电容充电至该极的工作电压时,就会发生好几个杂乱的周波,故此,我们假定讨论在靠近工作电压之时。
  基极电压继续上升,18nF电容试图阻止射极用压的移动,到电容器内的能量耗尽及再不阻止射级移动之时,基—射极电压降低,晶体管截止,流人线圈的电流也停止,磁场衰溃。
  磁场衰溃,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电压,集极电压反过来从原本的2.9V上升至超过3V,并以相反方向47pF电容充电,这电压也影响到对18pF电容充电,及470Ω射极电阻上的电压降使到晶休管进入更深的截止。
18pF电容充电时,射电压下跌,并跌到某一晶休管开始导通,电流流入线圈,与衰溃磁场对抗。线圈上之电压反转,形成集极电压下降,这个变化通过18pF电容传送到射极上,结果晶休管进入更深的导通,把18pF电容短路,周期再开始重复。
  故此,Q2在此形成一个振荡,产生88MHz的交流讯号。放大后之音频讯号经0.1uF电容溃入到!Q2之基极,改变振荡频率,产生所需的FM讯号。
(2)电源保护及指示灯电路:D1是一个简单的电源极性接反保护电路,由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得来。D2、R5构成电源指示灯电路。


调试
4.1 无线调频发射器的检测调试方法
先用收音机接收无线调频发射器发出的信号,做出初步判断。然后用示波器察看声音信号和发射信号波形。
4.2 检测调试步骤:
1、 检测
(1) 通电前的准备工作。
a自检,互检,先用肉眼检视一切焊接点,是否有假焊,或者焊料用得太多而造成与临近短路。特别注意各电阻阻值是否与图纸相同,各三极管、二极管是否有极性焊错。
b电池有无输出电压(3V)和引出线正负极是否正确,测量电路之电流,若有4-6mA,表示电路是正常工作。
(2)初测
a 接上J1位置的跳线,后接通电源,看LED是否有亮。若无应马上断开电源,对电路板在做仔细检察。若正常,可以用收音机从最低频率开始慢慢调高直到接收到信号。
2、 调试
经过通电检查并接收到声音后,可收听到电台还不算完全合格,还要进行精确的调试工作。
(1) 察看音频放大级的波形
断开J1的跳线,用100MHz示波器,观看放大后的声音信号是否正常(J1的1脚),并记下波形。
(2) 察看J2处的载波波形,正常情况下,应该是很规则的正弦波。
(3) 接上J1跳线,察看J2处的波形,看波形是否和(2)中看到波形一样。

验收
1、 印制板布线美观,安装整齐美观,焊接质量好,无损伤。
2、 导线焊接要可靠,不得有虚焊,特别是导线与正负极片间的焊接位置和焊接质量要好。
3 、 整机安装合格。
4、 性能指标要求:
(1)可接收范围在10M以上
(2)灵敏度较高(相对)
(3)接收音质清晰、宏亮、噪音低。
5、原理分析。


这是在下弄出来的




算是上苍有眼,能起振,70mbHz
一些痛苦经历以后有空再谈

0 评论: